|
|
互補性“經濟協作”利在當前功在千秋 |
作者:  來源:  發布時間:2011-11-14 |
沒有互補性的協作,即便兩者之間的產業契合度明顯,即便依靠行政干預,也往往會顯得力不從心或竿不見影。 無論如何,以“經濟協作”的名義來推進中山產業進步升級,推動中山城市改革向前,仍是我們每一個生活在這座城市中人們的福蔭。而作為一介子民,我們也更愿意在這樣的洪流中經受洗禮,得到恩惠。 在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中山市打破行政區域限制,實施從行政區經濟向經濟協作區經濟的轉變發展,并邁出了關鍵性一步。 為推進中山健康醫藥產業這一支柱性產業的發展,不久前,中山市以火炬區的國家健康基地和南朗鎮的華南現代中醫藥城為實施主體,以華南現代中醫藥城園區為經濟協作區,實行雙方各擔其責共同建設該產業園區的發展模式。 中山市的這一舉措,實現了不同區域間具有類似經濟形態的產業協作。翻開該市區域協作的戰略篇章發現,近年來中山市緊鑼密鼓推進的“珠中江”一體化,其精髓就在于“求大同而有所得”(引自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薛曉峰在去年6月舉行的“珠中江區域緊密合作第三次聯席會議”的講話內容)。不同城市之間各種發展資源進行互補和滲透,進而實現利益共享,這是利民惠民的大好事。而火炬區和南朗鎮之間的經濟協作,是“珠中江”一體化的縮小版本,其直接的能動性在于,將帶動火炬開發區和南朗鎮,尤其是國家健康基地和華南現代中醫藥城之間在資本、人才、技術、土地、經濟信息和經濟管理等多種生產要素上的流動和滲透。其當中的內在關系,是互相替代和相互補充的有機結合。雙方在借助這諸多生產要素的直接流動與重新合理的組合配置中,自然而然也就達成了兩者之間經濟協作的目的,從而讓“華南現代中醫藥城園區”的建設更快的惠及兩地,更好的福澤蒼生。顯然,中山市的這一舉措,是一個頗具卓識的遠見性創舉! 眾所周知,在推進市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當中,中山市在全國地級市中是“首開先河”。中山的這種發展理念改變的不單是該市長期以來專業鎮突出各自畫地為牢的單一發展模式,最重要的,是避免了同區域內產業的同質化發展及競爭。其戰略價值,也不單是經濟上的發展,在建設“幸福中山”、“和美中山”的宏圖偉略下,“一盤棋”式的發展理念顯得迫切而彌足珍貴。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山市的“經濟區協作”發展部署,其利在當前,而功在千秋。 然而,任何好的事物均有它的兩面性。“經濟區協作”讓中山找到了經濟發展的支點,這意味著中山市將有不少鎮區將走進“經濟合作”的洼地。在今年8月26 日召開的第六屆中山論壇新聞發布會上,中山市副市長唐穎就華南現代醫藥城經濟協作區的建設表示,“火炬開發區與南朗鎮簽署‘共建經濟協作區’,是市委市政府率先進行的試驗。”眾專家也認為,在火炬開發區與南朗鎮的合作中,雙方的合作模式、GDP 考核、稅費分配、管理權責等等問題需要一一厘清;而在起步階段,市委市政府整合的還只是當前中山普遍存在的“有土地的沒項目,有項目的沒土地”的常規性難題。 單就火炬開發區與南朗鎮的合作而言,除了客觀上的區位優勢讓兩鎮走得更近之外,筆者以為,兩鎮建立的經濟協作區本身就有著天然的合作淵源。南朗鎮黨委書記劉銳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火炬開發區和南朗鎮建立經濟協作區,將會形成資源共享利益雙贏的局面。而國家健康基地有關負責人也稱,南朗鎮華南現代中醫藥城從項目策劃、立項到起步建設,基本由健康基地擔綱完成,加上健康產業基地與華南現代中醫藥城之間天然的產業裙帶關系,走在一起當是天地之設。 對于雙方后期的合作模式及計劃步驟,盡管健康基地表示“仍在摸索”,但是健康基地有良好的招商理念和服務優勢,而南朗鎮中藥城園區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產業空間,雙方優勢互補,相互聯合可謂“珠聯璧合”,這對于中山市健康產業的深度挖潛也具有深刻意義。 但是南朗鎮與火炬區的這種好姻緣不一定在中山市其他鎮區都這么好找。華南中藥城和健康基地這種“歡快好合”的特殊性,在中山市境內的其他鎮區看來,顯得有些另類。比如中國燈都古鎮鎮重點發展的LED 產業,在中山市的其他鎮區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而且還頗具規模;另外中山的古典家具產業,在大涌鎮、三鄉鎮均有強勢發展且都有各自的品牌理念和運作模式。雖然這些鎮區的產業特色相近,但其內在的協作關系表現的只是一般。在筆者看來,中山市實施“一盤棋”式的經濟協作發展模式,重點應在考量各協作區之間的互補性,比如地緣之間、產業之間、人才之間、管理之間等等。沒有互補性的協作,即便兩者之間的產業契合度明顯,即便依靠行政干預,也往往會顯得力不從心或竿不見影。 不過時至今日,中山市的“經濟協作區”模式卻深得世人期許。火炬開發區和南朗鎮的攜手進展順利,已落戶健康基地園區的世界500強制藥企業諾華山德士公司,其中國銷售中心已選址南朗鎮的華南現代中醫藥城。另據媒體報道,中山市的第二個經濟協作區也已浮出水面,由阜沙鎮與南頭鎮為核心的“中山市家電產業升級示范園區”已邁入建設初期。 所以無論如何,以“經濟協作”的名義來推進中山產業進步升級,推動中山城市改革向前,仍是我們每一個生活在這座城市中人們的福蔭。而作為一介子民,我們也更愿意在這樣的洪流中經受洗禮,得到恩惠。 (作者就職于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