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應對國家發改委對價格壟斷的調查,外資奶粉已經開始緊急降價。然而,這遠不是政府針對奶粉行業采取“行動”的終點——針對外資奶粉發起反壟斷調查背后,中央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正在醞釀一系列影響重大的“奶粉新政”。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目前,奶粉生產企業都在等待工業信息化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等主管部門,正在緊急制定的《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以下稱《意見》)的執行細則。各相關部委預計將逐步推出自己所負責領域的細則。其中,工信部關于嬰幼兒乳粉企業兼并重組細則預計7月中旬出臺,國家食藥監總局有關《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的修訂工作預計9月左右完成。 由于執行細則將有望涉及“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再審核再清理工作”的具體執行辦法,并引發嬰幼兒奶粉行業的清理和兼并重組,而國家發改委目前針對進口奶粉“巨頭”所發起的反壟斷調查,或是希望中國國內奶粉企業的清理和兼并重組以及在此過程中的奶粉市場,不會過多受到外資奶粉的影響。 細則將出淘汰將至 “我們現在都在等細則出臺,才能對政策的影響做出評估。”一位不愿具名的乳粉企業人士表示。本次針對嬰幼兒乳粉企業的整頓堪稱幾個部委的組合拳,其中國家食藥監總局負責嬰幼兒乳粉生產企業的生產管理。 日前,國家食藥監總局副局長滕佳材表示,將參照藥品生產企業GMP認證模式,要求生產企業全面實施粉狀嬰幼兒配方食品良好生產規范,完善審核工作。 而對于嬰幼兒乳粉企業的生產資質,將結合今年企業生產許可證期滿換證,按照重新修訂的許可條件和要求,開展再審核再清理工作,對奶源質量無保障和生產技術、設備設施、檢驗檢測條件落后的企業,堅決予以淘汰。同時,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經營單位許可管理,嚴格審核經營條件,在食品流通許可項目和注冊登記項目中實行分項審核和管理。 一家在嬰幼兒乳粉生產企業國內排名前十之內的企業內部人士表示,目前乳粉企業被要求執行的是食品級的GMP認證,“現在關于乳粉企業參照藥品企業的GMP管理的細則還沒有出臺,但是比照藥品的GMP,差距非常大。”該人士表示,該企業建立食品級GMP管理體系的投入是百萬元級的。“如果要實現從食品GMP升級到藥品GMP,投入就得是千萬元級。這個絕對不是小企業能夠玩得起的游戲規則了。” 而對于國家食藥監總局將推行參照藥品管理辦法的嬰幼兒配方食品良好生產規范,業內人士推測,應該不會完全照搬藥品GMP體系,而會根據乳粉企業的特點做一些改動。 外資品牌面臨調查 這次整頓的“組合拳”還包括國家發改委對外資品牌奶粉的價格約談和反壟斷調查。 7月3日,惠氏營養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氏”)在官網上掛出公告,將立即開展主要產品的降價活動,平均降幅11%,其中單品最高降價幅度達20%.惠氏新聞發言人曹敬衡表示,惠氏通過自查發現在經營活動中存在涉嫌對經銷商和零售商進行價格控制的做法,比照反壟斷法的有關規定,立即梳理并完善了公司的相關營銷政策,以確保企業的經營行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 此外,有消息表示,多美滋也正積極配合發改委的調查,并已著手準備產品降價方案,具體降價方案將另行公布。而雅培負責營養品業務的北區公關經理趙謙表示,雅培目前正在積極配合發改委的相關調查,但是鑒于政府部門工作正在進行中,尚不便對此進行評述。 據中新社報道,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經調查,涉案乳粉企業有的對不遵守其規定價格銷售乳粉的經銷商直接進行罰款;有的對不遵守其規定價格銷售乳粉的經銷商或零售商,給予扣除返利、停止供貨等處罰,屬于知法犯法。 早在下發《意見》之前,國家各部委就已經采取措施推動國內奶粉企業整合,遏制外資品牌在市場上的肆意提價和擴張。 “實際上,最近幾年國際市場上原奶價格一直是起伏跌宕,漲落都很大,但是在中國市場上卻表現奇怪,價格一直在上漲。”中國奶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陳瑜分析,“這是很不正常的,早已引起主管部門注意。” 從前年開始到去年年中,國際原奶市場價格就經歷了大幅跳水。2012年年初,歐洲乳品局在報告中稱,意大利原奶收購價已同比下降15%,而荷蘭原奶價格則進一步跌至21~24歐分/升區間,換算成人民幣不過1.8元/公斤左右。去年年中,美國的原奶價格也同比下降23%,而在中國市場,奶價早已超過4.8元/公斤。 “這絕不是關稅太高的原因,而是外資企業看到在中國市場的壟斷影響力,不斷提高價格,賺取利潤,”陳瑜說,“實際上奶粉的關稅占不了中國零售價格的10%.” 據一位海關人士介紹,我國對進口小罐成品奶粉征收10%關稅,加上海關檢測費兩項大約占到“洋奶粉”原售價的30%.而在國內洋奶粉的售價,卻可以是在歐美售價的2到4倍。 中國的奶業負面新聞不斷,從阜陽奶粉事件,到三聚氰胺,再到黃曲霉素事件,讓國內奶粉品牌的形象跌落到極點,而外資品牌的占有率則節節高升。 一則AC尼爾森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奶粉市場銷售額為385.18億元。上述5家“洋品牌”約占46.4%的份額。“在高端市場,洋品牌的占有率從原來的超過50%,已經上升到現在的接近100%.”陳瑜解釋。因為市場占有率高,洋品牌不愁賣不出去,于是不斷加價。“但是這種行為對政府力爭重組國內奶粉產業的想法形成沖擊,畢竟,你這里在整合,那里卻趁火打劫,整合沒法開展。” 從今年開始,國家對洋奶粉的進口勢頭早已開始了遏制。5月1日,國家質檢總局制定的《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正式實施,該《辦法》提高了進口的“準入”門檻,對出口國家或地區的官方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進行評估,目前只有31個國家或地區乳品允許進口;另外,嚴格進行口岸檢驗,對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實施“批批”檢驗。 根據6月16日公布的《意見》,奶粉生產企業必須嚴格執行“五不準”:不準委托加工,不準貼牌生產,不準分裝生產,不準用同一配方生產不同品牌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不準使用牛、羊乳(粉)以外的原料乳(粉)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這條原則等于將外資雜牌奶粉和假洋奶粉杜絕在市場之外。 推動行業整合 在中國奶業市場發展中,對奶粉尤其是外資奶粉的漲價進行反壟斷調查尚屬第一次。個中緣由,除了因為目前洋奶粉在國內價格太高,甚至遠遠高出歐美市場數倍以外,業內人士認為,此舉還和政府前一階段推出政策力促國內奶粉產業整合有關。和外資品牌相比,國內奶粉處于明顯劣勢,在產業大規模整合的關鍵時刻,需要盡量降低外資品牌“趁火打劫”。 6月18日,工信部消費品司司長王黎明在全國食品安全周工信部主題日活動上公開表示,鼓勵嬰幼兒奶粉企業兼并重組。 據了解,目前全國有127家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其中黑龍江地區41家,陜西19家,總年產量在60萬噸左右。王黎明表示,希望業內前十位的中國嬰幼兒配方生產企業能夠主動跟業內其他企業聯姻。 工信部表示,對實行GMP改造、主動進行兼并重組的企業,正在研究制定包括技術改造、稅收、資金、并購貸款等支持政策。 中國工程院院士、食品營養與安全專家陳君石認為,美國的奶粉市場規模比我國大,但是只有國外4家企業。對于國內奶粉行業來說,要想重樹消費者信心,鼓勵支持嬰幼兒奶粉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推動產業規范化、規模化、現代化發展是一項治本措施。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巡視員高伏在媒體見面會上表示,國務院第10次常務會議和嬰幼兒配方乳粉專題會議明確要求工信部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大力推動實施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有行業人士認為,政府明確提出鼓勵行業兼并收購,是希望2年內讓10大國產奶粉品牌份額提升至70%. 但是乳業專家王丁棉則有不同看法。“法國很小,但是有700多家企業。你說我們國家的是少還是多呢?”王丁棉認為,越大的企業管理不好就越容易出事情,造成的傷害也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