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如何破解食品藥品安全難題 當前,我國正處于食品藥品安全事件的“易發期”。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講師胡穎廉博士認為,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實現的快速發展相當于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才走完的歷程。因此,西方國家在不同時期漸次出現的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在我國是集中、突出地暴露。 中國人民大學行政法副教授王貴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指出,食品安全問題頻仍的首要原因是市場的扭曲,其次是政府監管的乏力甚至腐敗問題。市場的扭曲部分也是緣于政府的過度干預。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喬新生教授指出,在日本自殺率比較高的是農林水產大臣,因為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農林水產大臣都必須首先承擔責任。喬新生認為,解決中國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的根本辦法就在于強化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機關工作人員的法律責任,而不是設置所謂的行政許可。 胡穎廉認為,經濟轉型和社會轉軌的背景下,我國食品藥品安全已超出了政府監管的范疇,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破解當前我國食品藥品難題的必由之路。 政策背景: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近年來,黨和國家對解決食品藥品安全問題高度重視,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我國基本建立了覆蓋藥品研制、生產、流通和使用全過程的安全監管體系,此外還成立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加強對食品藥品的管理。先后制定了《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設立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開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專項治理和整頓。在藥品安全管理方面,制定了藥品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藥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藥品注冊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等。 2012年以來,我國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2012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藥品安全“十二五”規劃》,從藥品標準、生產、流通、使用、監管等方面提出了未來5年藥品安全保障工作的具體指標和任務。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尹力表示,“十二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的總體目標是,經過5年努力,藥品標準和藥品質量大幅提高,藥品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藥品研制、生產、流通秩序和使用行為進一步規范,藥品安全保障能力整體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藥品安全水平和人民群眾用藥安全滿意度顯著提升。 2012年6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強調要堅持重典治亂,始終保持嚴打高壓態勢,使嚴懲重處成為食品安全治理常態,各地區、各有關部門一定要充分認識食品安全違法違規活動的危害性和人民群眾的強烈愿望,對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堅持“嚴”字當頭,露頭就打、毫不手軟。 2012年6月,國務院印發《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十二五”規劃》,提出在“十二五”期間,全面推進法規標準、監測評估、檢驗檢測、過程控制、進出口食品監管、應急管理、協調機制、科技支撐、食品安全誠信、宣教培訓等10大體系建設,并針對其中的薄弱環節和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著力抓好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和互聯互通信息平臺等9項重點建設任務。 2012年11月,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改革和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 2013年1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召開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全國食品藥品監管系統貫徹落實中央部署,不斷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引向深入,保證食品藥品和干部隊伍兩個安全。 2013年2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監管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出臺,指出要全面加強食品藥品監管系統信息化建設,加快建立適應食品藥品監管工作需要的信息化體系,進一步提升食品藥品監管信息化能力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