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只有‘體外診斷技術產品開發’和‘重大化工產品的先進生物制造’兩個重大項目和其他兩個主題項目啟動。”國家“863”計劃生物與醫藥領域專家組的一位專家向《科學時報》記者透露了“863”計劃生物和醫藥領域支持項目的最新進展。 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官方網站發布的《“863”計劃生物和醫藥技術領域項目申報指南》顯示,干細胞治療技術臨床轉化及應用研究、數字化醫療工程技術開發作為主題項目獲得資助,而體外診斷技術產品開發、重大化工產品的先進生物制造則作為重大項目獲得資助。 未來五年,這4個項目將獲得總額達7.87億元人民幣的研究經費。 體外診斷 “863”計劃將對體外診斷技術產品開發重大項目投入1.67億元的經費。主要研究重大臨床檢驗儀器與設備,新型檢測技術及重點體外診斷試劑,關鍵原輔料,體外診斷產品質量評價體系等內容。 體外診斷產品被認為在疾病診斷和治療、疾病早期發現和預防以及國民健康促進中發揮重要作用,被廣泛應用于醫療衛生、食品、環保、司法、口岸防疫等領域。 “2006年,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約為44億元人民幣,2008年為60億元人民幣,預計2012年將達到129億元人民幣。”在10月舉辦的第四屆中國體外診斷產業高峰論壇上,我國醫學實驗室與體外診斷標準委員會主任委員叢玉隆教授說。他同時表示,我國體外診斷產業發展得還不夠快,與國外有一定差距。 該項目的總體目標是要突破一批體外診斷儀器設備與試劑的重大關鍵技術,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質產品,在一體化化學發光免疫診斷系統等高端產品方面實現重點突破,在臨床檢驗設備、試劑、原輔料、檢測、推廣方面提升行業競爭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提高體外診斷產品在高端市場上的國產化率,加速體外診斷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干細胞研究與應用 “干細胞技術作為細胞治療技術中最具革命性的技術,已經成為開發治療多種疑難疾病的新療法的重要手段,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國家干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研究員韓忠朝此前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達了干細胞治療技術的重大意義。 未來五年,干細胞治療技術臨床轉化及應用研究主題項目將獲得1.3億元的研究經費。將重點研究缺血性心臟病再生修復治療、終末期肝病的再生修復治療、惡性血液病放化療后造血損傷的再生修復治療、帕金森氏癥等神經退行性疾病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再生修復治療等內容。力爭在關鍵技術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速干細胞研究的進程,開發出相關產品,推動干細胞臨床應用與產業化。 數字化醫療 數字化醫療被認為是大規模降低醫療成本和患者負擔、改變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徑,是提高醫療服務整體水平的重要手段,是醫療體制改革的重要支柱。 未來五年,數字化醫療工程技術開發作為主題項目將獲得1.9億元的經費支持,主要對“以建立醫療信息標準體系為基礎,重點突破醫療信息集成與融合、個人健康信息獲取與分析、醫學知識庫與臨床決策支持、區域醫療信息共享等一批關鍵與核心技術”等內容展開研究。 該項目總體目標包括突破覆蓋個人、家庭、社區、醫院與區域的醫療數據獲取、集成、融合、分析、挖掘系統整合等20~30項數字化醫療關鍵與核心技術等等。 重大化工產品的先進生物制造 重大化工產品的先進生物制造重大項目在未來五年將獲得3億元經費的支持。 “隨著我國環境污染日益加劇,將迫使我國化學工業不得不面臨技術革新。有鑒于此,我國應借助生物制造技術大力開展化學工業革新。”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工業大學校長歐陽平凱此前在接受《科學時報》采訪時闡述了重大化工產品的先進生物制造的重要性。 “一方面提升我國化學工業的制造水平,提升企業的技術和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通過開發基于生物制造技術的綠色化工過程,極大地實現化學工業的節能減排。”歐陽平凱說。 “十二五”期間,該項目重點研究化工產品生物合成途徑構建與優化、原料綜合利用與生物煉制、工業生物催化與轉化等等。形成有機酸、化工醇、生物基材料等產品制造的平臺技術體系,形成手性醇、手性酸、淄體等高附加值手性中間體生產的創新生物制造路線。 該項目的總體目標包括獲得一批重大化工產品的先進生物制造核心技術,建立15個以上萬噸級生物基大宗化學品與生物基材料及其單體、10個以上噸級至百噸級手性中間體的工業化生產示范線;項目完成后,實現新增工業值80億元/年以上,綜合社會經濟效益達500億元/年以上…… “863”計劃生物和醫藥技術領域‘十二五’重點支持方向目前還沒有全部確定。”上述國家“863”計劃生物與醫藥領域專家組專家說,“其余均還需要論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