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日前在廣州發布的中國首份《制藥企業質量體系調研項目》報告顯示,由于缺乏價格杠桿等激勵政策,藥企對藥品質量管理體系缺乏投入動力。而統計顯示,2010年全球千億美元專利藥過期,正是中國藥企進軍國際的大好時機,但由于質量管理體系尚未與國際標準接軌,使得很多中國企業很可能錯失良機。 通過對13家制藥企業進行調研,RDPAC報告指出,現行藥品價格管理框架和招標等醫藥政策充分考慮了大多數民眾有藥可用的最基本要求,但沒有充分考慮企業用于提高藥品質量的研究與開發資金來源、不良反應監測和醫學信息服務成本等問題。“政府不斷出臺政策控制藥價虛高,但卻忽略了藥價虛低的情況。很多藥品雖廉價質量卻無法保障。”廣東羅浮山國藥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鄭傳譽坦言。 RDPAC衛生經濟事務總監陳怡表示,“政府的激勵政策對引導制藥行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如日本為了鼓勵企業創制新藥,在新藥定價體系中增加了創新、有效性等多項指標。日本政府對創新的加價比例從2002年的40%升至2008年的70%-120%,同期日本排名前十位的藥企平均研發投入也由銷售額的13.8%提高到20.9%。 統計數據顯示,到2012年全球將有1390億美元的藥品失去專利保護,這將是中國制藥企業走向國際市場進行“首仿”和做好品牌仿制的良好機會。陳怡認為,中國藥品價格已極具競爭力,但由于質量管理體系尚未與國際標準接軌,使得很多中國企業難以進入WHO等這類非常注重性價比的機構采購目錄中。“只有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質量管理體系才有機會走向世界去分享這塊巨大的蛋糕。” |